习近平论文化(2025年1月至3月)
习近平论文化
(2025年1月至3月)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5-03-21)
VW001.039.20250109.001
国家京剧院成立以来,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创排了许多经典剧目,涌现出不少优秀艺术人才,为中华戏曲百花园增添了绚丽色彩。新起点上,希望你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2025年1月9日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回信
VW001.039.20250124.001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级都肩负重要责任。要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习近平2025年1月22日至24日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VW001.039.20250127.001
在中华文化里,蛇是灵性、智慧和生命力的象征,寓意着丰收、吉祥和福瑞。乙巳蛇年,希望全国各族人民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开拓进取、顽强奋斗,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2025年1月27日在二〇二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VW001.039.20250207.001
我们要实现交融相亲的共同心愿。纷飞的雪花千姿百态,不同文明也各具风采。亚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汇聚之地,我们要推动彼此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5年2月7日在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VW001.039.20250305.001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2025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VW001.039.20250313.001
中国和希腊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相知相亲、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近年来,双方持续推进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合作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展现了两个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和时代担当。
习近平2025年3月13日致希腊新任总统塔苏拉斯的贺电
VW001.039.20250318.001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习近平2025年3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50318.002
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习近平2025年3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50320.001
要求当地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这座美丽的古城(丽江)焕发新的光彩。
习近平2025年3月19日至20日在云南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50320.002
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2025年3月19日至20日在云南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39.20250320.003
丽江有美丽风光,有特色文化,有很高知名度,一定能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
习近平2025年3月19日至20日在云南考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