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湖的奋进者之歌
守护大湖的奋进者之歌
——评胡慕安长篇小说《大湖长歌》
侯平
胡慕安的长篇小说《大湖长歌》(中国工人出版社2024年)收入“天津市职工作家创作文丛”,小说以东湖开发建设为叙事主线,唱响了一曲守护大湖的奋进者之歌。小说围绕东湖开发中神龟亭的保护展开,塑造了高学明、程毅、刘彬、青青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情节引人入胜,情感丰富细腻,风景描写优美动人,是一部近年出现的书写城市建设的优秀之作。
一、奋进者之歌:小说的普遍性
小说书写了建设东湖(以天津东丽湖为模本1)的奋进故事。这一叙事承接了天津红色文脉和城市工业文学传统。以孙犁、梁斌、方纪、王林等作家为代表的解放区文脉,曾是天津文学创作的主体。天津城市工业文学也较发达,“十七年”以阿凤、万国儒为代表的工人文学,新时期蒋子龙领军的改革文学,孙力、余小惠写城市建设的长篇《都市风流》,肖克凡、武歆的工业题材创作都取得了突出成就。2红色文学表现革命者的战斗精神,城市工业文学表现建设者的奋斗精神,二者在为公为民奋进上是一致的。《大湖长歌》承续了这传统,具有天津文学的普遍性特征,这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相通,即从启蒙文学、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到十七年文学、新时期主旋律文学的脉络。
《大湖长歌》书写东湖建设者们的工作,包括征收土地、建设玛雅主题公园、东湖路拓宽改造工程、新建广场、湖边神龟亭的拆迁和保护、信访工作、编排文艺节目、编辑《东湖民间故事汇编》等。小说的核心情节是神龟亭保还是不保,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建设者们想保护下神龟亭,一是采用新的技术,二是传播神龟亭的传说以引起世人重视。后来文保所老秦发现神龟亭与我党地下交通线相关,由此小说增加了革命色彩。小说还写到了建设者们的生活,如同事间的沟通、夫妻的交流、朋友间的情谊等。整体而言,小说唱响了东湖建设的时代进行曲。
此类奋进式故事的叙述模式通常是建设—遇阻—克服—成功,创作上容易趋同,书写有难度。茅盾曾在给工人作家胡万春的信中指出:“你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如前所述,凡事都有党在指示,党分析一切并将结论教导你们;这是你们再写作前的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不利之处亦在于此,——因为不是自己碰了多少钉子而得的结论,所见有时就不深,所知有时就不透,此在写作中会出现概念化。”3孙犁也提到:“工人作家头脑中一旦有了这个概念,他既要选择正面,又要选择先进,在对这些高大者进行艺术处理时,又必定叫他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人物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照顾影响,其作品枯燥无味,就定而不可移了。”4
《大湖长歌》作者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小说生动形象,尽力避免了公式化、概念化、雷同化的问题。她以神龟亭统摄全书,写到了很多建设事项,内容具有独特性。在小说层次上作者也做了精心设计,从篇章的结构来说,“第一章 刘彬的一卷图纸”“第二章 高学明说的店小二”“第三章 程毅的三顾茅庐”及之后的章名,都有意识融入了数字,显得精巧别致,也加强了记忆点。但该小说也面临歌颂奋斗式作品的困境,在深度上存在一定不足。
这部长篇应城市建设波澜壮阔的形势而生,它完成了书写和歌颂的使命。“奋进”,意味着奉献和付出,建设者们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熔铸成了“东湖人”,作出了可留后世的工程和事业。小说写到建设后当地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好,东湖地区在经济水平、生活环境、居住条件、道路交通、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这样的记录和书写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这也是《大湖长歌》写作的重要意义。
二、守护大湖:小说的独特性
《大湖长歌》是奋进之歌,具有此类作品普遍性的特点。但在“守护”上,这部小说别具一格,它关注对大湖的守护,守护这里的历史与文化。区别于其他纯歌颂建设的作品,这部小说对历史文化有较多的关注,特别是红色记忆,这对接起左翼文学的传统。小说还有悬疑小说的特点,设置谜题,剖丝剥茧,如神龟亭能否按文物标准保护?大户尚家的金子到哪里去了?这增加了小说“谜”的色彩。作为80后的新生作家,胡慕安很可能受到这代人接触较多的侦探悬疑作品的影响,书中地下潜伏的情节似能看到由天津作家龙一原著改编的谍战剧《潜伏》的影子。小说在悬疑中融入历史和文化,极大增加了可读性,给读者带来更多解谜的乐趣。
神龟亭的故事与民间传说有关,龙子赑屃战河妖除水患,一老龟为助它治水付出了生命。人们为了纪念老龟、祈求平安,北宋年间打造了石龟和石碑,后被淤泥所掩。石龟和石碑在明代重被挖出,民国时期还做过神龟亭的修缮,神龟和神龟亭成为当地村民心中重要的象征、寄托和念想。东湖建设开发办公室的建设者想把它们原样保护下来,但因亭子不能算古建需要拆迁。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由此故事步步推进,他们找干过古建筑的施工队伍,学习历史文化保护的论述,寻访民间故事,从外地学新的技术,后发现这曾有我党的地下交通线,一些贵重物品被埋在了神龟亭的下面,需要挖开寻找。此处留下神龟亭拆与不拆的伏笔,这里情节或可再详细展开些。最后神龟亭作为文化资源被保护起来,不会被拆迁了。
《大湖长歌》穿越了现实,让读者看到更久远的过去,这是民族和地方的“根”。赑屃老龟的神话,赤土村杨七郎受伤染红土地的传说,构成了这片土地仁爱惠人的精魂,小说的文化感由此加深。神龟亭串起了神话传说、宋明历史,以及近代以来的历史,其中重点写到抗战的历史,红色记忆与当下主旋律紧密相连,这使这部小说增加了厚度,阅读时有层层穿越之感。小说超过了一般写实的奋进式小说,显得独树一帜、根脉深远。
小说浓墨重彩书写的是距当下较近的红色历史,由神龟亭引出对过去先辈们事迹的描写,包括赤土村联络点的小站站长肖长青,他的妻子和革命战友韩秀芹、他的下线齐耀天、韩秀芹表哥当地富户尚祥中、青青的姑奶奶“疯女人”。他们为了保卫这片土地,舍身取义,为我党地下交通线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小说整体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混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出现在三处:一是肖长青的工作笔记,二是“疯女人”写的故事《夜路》,三是赤土村魏书记为《东湖民间故事汇编》作的序。这样叙事视角的转换使小说变得更丰富,也更有历史感。
胡慕安是位女性作家,她作品中女性形象鲜活生动,小说有较明显的女性话语和性别意识。“守护”某种意义上带有母性的关怀和呵护,在男性一往无前“冲锋”的时候,女工程师王金瑜提醒“慢工出细活”。社会事业科负责人刘露积极收集和传播东湖故事。青青在事业和家庭上积劳成疾早逝,这里写到了日常生活对人的磨损,女性的艰辛。“疯女人”的出现更是给小说增加了浓重的一笔。她本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奇女子,但以装疯扮傻的一生为代价,保护了革命者肖长青,守护住了那晚见到的秘密;她还把民间故事收录起来,最后成为可供今人借鉴的文化资源。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5,俗话说“女人如水”,小说写的是大湖的故事,湖富有包容性和接纳力,女性与大湖互相印证。在作家女性视角的关照下,这些女性散发出光辉,在历史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她们更紧地拉住了过去,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这也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厚度和历史温情。
三、提升空间:作家风格再凸显
《大湖长歌》收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创作文丛。胡慕安是天津市职工作家,她自身的经历成为小说的创作源泉,这具有难以替代性。城市需要发展和建设,也需要它的书写者。胡慕安继承了城市建设文学的流脉,致力于书写奋斗者,歌颂平凡的英雄。她热爱工作和生活,其创作基于现实生活而生,富有时代气息。她的小说包含了时代建设的主题,但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对时代主题既能包容,又能使自己的思想超越时代的共名,胡慕安还可再尝试超越共名,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这部小说可读性强,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形像鲜活。建设者们多具有理想主义气质,一心扑在事业上。领导高瞻远瞩,富有高超的管理和实干才能;下属忠于职守,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但小说中心人物不明显,人物塑造较平均用力,整体而言稍有些单薄,人物个性还不突出。《大湖长歌》因为是偏歌颂型的小说,人物几乎都是正面形象,对他们更复杂的羁绊、情绪、欲望,以及人性的多样性挖掘不够。程毅的情节稍多些,具有部分中间人物、成长型人物特征,但还不够丰富。书中他与青青的故事线让人印象深刻。在最初相识时,程毅忍不住嗤笑了青青家乡杨七郎的传说,到后来二人解开心结,程毅认同了这片土地。后面两人联系不多,青青猝然离世,这一情节安排节奏稍快,这位女性人物还未太立起来。天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都市风流》,里面也有位早逝的女性徐力里,但这位市政工程局总工程师形象就丰满很多,她不仅有事业心,也有复杂的情感纠葛,还有伤心的过往。
《大湖长歌》是新人作家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其文字辨识度可再提升,如绍兴之于鲁迅,北京之于老舍,湘西之于沈从文,地域性的内容可再丰富些。“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老龟、杨七郎、肖长青、“疯女人”、青青等都构成了这一谱系,他们奏出了燕赵地域的慷慨壮歌,但小说对这片土地更多的层面挖掘尚不够,若能得冯骥才、林希领军的“津味小说”的神韵更好。从作者以往的散文作品来看,如《大湖脉络》《山狮曾在》,她长于风景刻画,但《大湖长歌》还没太放开,在风景书写、气氛营造上存在不足,作者或可承接天津前辈作家孙犁诗化小说传统,将荷花淀的诗意融入这东湖之中。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到新世纪,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比如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手法,作家也需要有更开阔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敢于“拿来”,化百家为一家,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打上独有的印记。
《大湖长歌》是一曲守护大湖的奋进者之歌。难得的是,作家将“奋进”与“守护”紧紧关联在一起。“奋进”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打破和破坏,然后再建设,所谓不破不立;而“守护”意味着不变,珍视历史和传统,二者如何统一起来,小说给出了答案。小说中东湖的建设是天津建设的缩影,小说是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文学见证。作者的创作和立意,与国家政策有关,与建设者的心态和追求有关。书中的东湖人建设家园,不忘历史,留下了一汪碧波荡漾的大湖,一曲浩荡大气的壮歌,这一创作和思路也会推动天津乃至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走得更稳、更远。
[1] 蒋子龙:《长风破浪会有时》(序),胡慕安:《大湖长歌》,中国工人出版社,2024年,第6页。
胡慕安:《大湖脉络》(该散文写天津东丽湖),天津东丽网站-媒体融合平台,2020-08-13
http://www.tjdl.net/system/2020/08/13/050356842.shtml。
[2] 参见闫立飞主编:《天津文学史·新时期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
[3] 茅盾:《致胡万春》,《读书杂记》,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年,第93页。
[4] 孙犁:《<欢乐的离别>小引》,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2页。
[5] 老子:《道德经》,饶尚宽 译注,北京:中华书局,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