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征文系统

公众号

新天津书写的现代品格

首页    文学院    新天津书写的现代品格

新天津书写的现代品格

——论张芸的小说创作

房广莹

 

dbd3db33217d3531b2f44344ecd27f6

 

张芸在小说《逐光而居》和《医务处主任笔记》中,建立起了一种具有现代品格的新天津书写格局,甚至突破了某种符号化的“津味”传统,转向以现代性为自身诉求的人文摹写,在丰富了津味小说话语资源的同时,增加了文本的对话性和当下性,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天津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变迁。

一、城市品格塑造的内在动力

这种现代品格的形成,首先来源于张芸小说中沉淀的浓郁乡愁感。在城市文化内部形成乡愁,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它源自对差异性的感知和怀想,即便作家从未真正背井离乡,然而日复一日的生活叠加与心绪的沉淀,就足以引发一个人的乡愁。张芸在《逐光而居》中不断地寻找着天津的内在风景,她的笔下持续地流淌出饱含深情的地理空间,并通过这种时空映射反复标识天津的当下。《逐光而居》以主人公嫣然为中心并置了童年回忆空间和当下生活场景,人物的足迹和思绪在不同的时空中跳转流动,写实的当下生活情景与梦境般的童年回忆片段聚合,现实生活的诸般琐碎无奈抑或温情,与弥漫在记忆深处老洋房里的光影、气味、色彩、声音的感觉混合,共同构成了嫣然生命的内在驱动力量,在流转间将城市的历史与当下衔接起来,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城市的持久生命力正在于人的运动和记忆。

那么,众人的生命表达则能够更好地呈现城市生活的复杂样态。《逐光而居》围绕着姥姥、英娘、嫣然三代女性,扩展出一个庞大的家族亲缘体系,家族生活和城市生活相互映照。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张芸突破了天津文学中“俗”与“奇”的传统,跳出了市井文化中隐含的猎奇叙事期待,凭借对普通市民生活的思想动力和精神生活的书写支撑起全文的筋骨。比如英娘这一形象的塑造充满了时代感和生活感,“英娘干活不惜力气,不仅跟小姑子们关系处理得很好,连刚搬过来不久的太公公也喜欢她”,在家庭生活中温和谦逊的英娘始终在工作中力争上游,是一个“干工作可认真了……从不迟到,更不会跟一般女工一样没事时躲在更衣室里织毛衣”的劳动者,喷有大红“奖”字的搪瓷茶缸彰显了英娘的骄傲自信和社会价值。人到晚年,英娘又能克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很快地适应养老院的生活状态。英娘的一生好似一个隐喻,她的生命历程象征着天津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她蕴藏的吃苦耐劳和温柔敦厚的精神内核,与这座城市街巷间无数的劳动女性同频,共同构建起天津的现代文化品格。

二、双线叙事的深度与温度

作家并未将天津的现代品格局限于乡愁感的建立中,而是以更加深广的现实主义笔触触摸广阔的人生。张芸的结构巧思在于,《医务处主任笔记》中的主人公冰城,恰是《逐光而居》中嫣然青梅竹马的丈夫,这种人物设定无疑是作者设置的小惊喜,既能加深两本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又便于展现天津城市生活的多维层面,却不显冗长和繁乱。嫣然的叙述集中在童年的感觉追忆、家庭与公司之间的平衡等,是以家族亲缘为纽带的;冰城则将观察的角度放置在医院,作为一个极度敞开的空间,医院汇集了四面八方前来求医问药的人们,围绕着患者展开众生的喜怒哀乐,甚至上演着罗生门式的医患闹剧。冰城的眼中医院依旧是流动和变化的,而医务工作者则是“变”中的“恒常”力量,坚如磐石地驻守在岗位上,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7cb9b98110899f38cda270c05b9fec0

 

读者品读《医务处主任笔记》后内心都会不同程度地升起震颤的波澜,看似科学机械的医疗工作背后,其实充满了浪漫式的感性冲动和澎湃激情。比如《给急诊科张主任的妻子做手术》一章,急诊科专家张春平随部队到国外执行医疗任务,在兵荒马乱、缺医少药的医疗帐篷中持续地进行高密度手术,此时他的爱人陈敏却检查出肿瘤。为了让张春平无后顾之忧,也为了兼顾家中老小的心情,陈敏在医院同仁的帮助下完成了手术。小说中另有一处非常动人的细节,在众多美食中,住院总医师对饺子情有独钟,唯一的替代品是包子,只因“对我们来说,饺子是最适合的食物。可以按着个吃,就算是突然来电话,也能手里抓着两个,一边跑着赶往科室,一边塞到嘴里不嚼就咽下去,也不担心噎着。而且就算是凉了,素馅的还能直接吃,不会有什么不舒服。”当代文学有着一种戏谑和消解崇高的倾向,但审美现代性蕴含着庸俗与崇高之间的张力,人们的本心渴望过一种智慧与庄重的生活,把人从日常的刻板和理性主义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张芸的现实主义写作将尊严归还给普通人,这里有面对人生困境的委曲求全,更有对道义的恪守,也正因小说展现了人的普遍的复杂性,才能更全面地归纳城市生活的多元化。

三、现实主义的独异性表达

天津文学的现代品格还呼唤着作品承担起当代社会的“呼吸”功能,它不应吝啬于对人性中广泛存在的真善美的热情赞颂,也要敢于描写人们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狭隘导致的悲剧。这就要求文学不仅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面貌,也能实现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洞察,更勇于揭示社会问题和时代矛盾,以期激发公众的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张芸的小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以“非虚构”的方式划开了时代的某些症结,将问题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以一种普遍的对人的悲悯之情进行疗愈。《医务处主任笔记》第一章就讲述了一个堪称“惊悚”的故事,老人的孙子为了获得医院赔偿金,竟然谋杀了自己的爷爷,栽赃给护士以便伪造成一起医疗事故,并请专业的“医闹”团队造势。为了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医务处长的“我”历经几个小时的翻找,在几百个垃圾袋中找到了命案证据,还护士一个公道。由于职业原因,张芸能够从一种极致的非日常角度观察世道人心,对社会现象有更加深广的认识,她的作品揭示医疗纠纷背后的人性扭曲和社会道德的缺失,成了映照出社会多面性和人性复杂性的镜子。难能可贵的是,在阅遍世态炎凉后,反而坚定了作家的良善和操守,作品中不断传递出对医疗伦理的严肃探讨,对正义和人性的坚定信念,也使读者得以窥见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感受到那些被压抑的声音,思考那些被回避的问题。

张芸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天津文学现代品格的生动体现的笔下,天津不单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一座充满情怀和记忆的人文之城。通过《逐光而居》和《医务处主任笔记》这两部小说,张芸生动地描绘了立体多维的天津,更让我们看到了在现代性冲击下,人们如何在坚守与变革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成长,进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彰显出天津文学的时代特征和独立的品格。

2025年1月20日 17:1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