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征文系统

公众号

鲁迅文学院第45届高研班学习总结(刘颖)

首页    会员动态    鲁迅文学院第45届高研班学习总结(刘颖)

只叹时光太匆匆——

鲁迅文学院第45届高研班学习总结

刘颖(琉天玺)

 

 2024年3月到6月,初春到初夏,我有幸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第45届高研班,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将近50名作家共同度过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生活。

 本届高研班以精品化、高端化课程为目标,课程体系更加科学,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模式也更为多样化,不仅课程类型明确,内容也很丰富。鲁院不仅安排了集体授课、班级集体研讨、分体裁改稿课,还设置了学员分组讨论和文学小论坛活动。集体授课又分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文学理论学习和文艺、社会及科技层面的理论学习三个方面,邀请到了中国作协领导进行专题讲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重要课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引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不断提高学员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认真聆听了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讲授的《从鲁院发展史看社会主义文学教育成功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文史教研部原主任周熙明讲授的《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立魂——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陈宇飞讲授的《学习二十大精神 建设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博导陈述讲授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武力讲授的《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问题”的历史分析》、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副教授、省部厅局班授课教师张源讲授的《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等课程。鲁院还特别组织了党员进行《深入学习“四史” 坚守初心使命》的学习,以及组织全体学员分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撰写学习体会,并在鲁院读书会上进行相关发言。

 鲁院结合本届高研班学员的创作水平、人员结构等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邀请国内一流的文学评论家、作家、学者为学员讲授文学课。我们聆听了著名作家刘庆邦讲授的《生长于心的短篇小说》、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讲授的《不确定性中的思考——关于当下文学的几个问题》、鲁迅文学院教学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郭艳讲授的《新乡土写作与中国现代性经验表达》《日常与传奇:近十年小说创作与时代经验表达的流变》《诗文传统与当代叙事的创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讲授的《经典与经验——当代农村题材写作摭探》、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讲授的《主题写作的突破点和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讲授的《从技术到艺术:小说创作诗学》以及著名作家王蒙讲授的《文学的期待》、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讲授的《想象力的空间结构——结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张莉讲授的《小说叙事的速度与光晕》、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讲授的《谈现实题材创作》《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付秀莹讲授的《时代、生活与我们的文学表达》、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院、博导、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刘宁讲授的《杜甫诗歌的多维探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飞讲授的《俄罗斯文学的风格与特质》等多门课程。

 鲁院秉承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优化课程体系,邀请了各领域专家为学员讲授多学科的前沿理论,以此努力激发学员的创作活力,不断提高学员素养。邀请到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华杰为我们讲授《作家宜启动博物人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徐源讲授《人工智能战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李一鸣讲授的《更辽阔的世界》、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刘友宾讲授《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一川讲授《中华型传统导源的现代性——对中国现代文艺的一种当前理解》。

  除了日常课程,鲁院还邀请一线杂志的编辑与我们进行文学创作的对话交流,组织学员多次参加中国作协举办的国内外文学活动,与文学名家近距离交流,与世界文学深度对话。我们有幸参加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与学员的座谈活动、“文学之梦,海阔天空——港澳作家创作研讨会”、马来西亚同窗文艺奖获得者游学团座谈会,以及邀请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编辑向萍和姬小琴就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学员们进行文学对话,引导学员们积极投身到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火热实践中来。

 鲁院特别聘请一线文学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担任我们的辅导老师,并开设写作课和集体研讨课,举办文学小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知名文学期刊、出版社编辑为学员作品诊断把脉,邀请评论家结合文学创作潮流和学员们的代表性作品展开交流讨论。针对部分学员的作品进行集体研讨,全体学员的作品再根据体裁分为散文和非虚构、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以及诗歌四组,每组各选出三名学员的作品,与杂志社主编、著名作家、著名学者和全班同学一同进行集体研讨。我有一部以天津为背景的谍战小说《直面潜行》在长篇组经同学投票推荐,与其他十一名学员一起参加了集体研讨。在研讨中,经过长江学者、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老师的全方位评论和指导后,我感觉获益良多,并在修改后获得出版社的认可,即将签约出版;鲁院还会组织针对全体学员的改稿课,每名同学提交自己的作品,在期刊编辑和大学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改稿课,探讨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在校期间我们还举办了多次主题座谈会。

 本届高研班的举办始终受到中国作协党组的高度重视。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全程关注高研班的招生、教学、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多次就高研班教学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学员生活予以亲切关怀。2024年4月26日,张宏森书记更是专程来到鲁迅文学院,与高研班学员进行了座谈。他在座谈中听取了学员代表的发言,并提出殷切期望,鼓舞学员们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文化使命。

  全体学员在鲁院常务副院长徐可的带领下,进行了以《文学观·思想性·整体经验——当代文学创作的新变与可能性》为题目的集体讨论。全体学员分小组讨论后,学员代表在研讨会上分别发言,与鲁院领导和老师们交流了相关的文学理念。班主任程远图老师为我们组织了文学小论坛,在学习之余进行了深入的文学交流。论坛的题目分别为《青年写作的“向内”与“向外”》《行业经验、深入生活与文学创作》和《生活·阅读·写作——小说创作面面观》。主讲学员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学观念,参会学员则畅所欲言,在会上进行了热烈的交流。通过鲁院领导精心组织的这些高质量的文学研讨活动,为我们搭建了思想上相互交流、经验上彼此分享的平台。这不仅加深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增进了我们的友谊。

 鲁院领导在这3个月的学习时间里,为大家精心安排了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艺术观摩活动,使大家的视野胸襟得到扩展,思想认识得到提升,创作积淀得以丰厚。我们到中国大剧院集体观看了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演员王劲松担任主演的现实主义京味话剧《老舍五则》,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展览,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京味话剧的精妙,领略了国家博物馆藏品宝物的瑰丽。

 在学习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全体学员赴湖南长沙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文学院文学展,与毛泽东文学院学员共同参与了主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新时代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文学交流会。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铜像广场、岳麓书院、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纪念馆等地,在岳麓山重温实事求是的精神。随后又前往益阳清溪村参观了周立波故居、21个清溪书屋,并向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捐赠了图书。最后,我们还去了坐落于湖南长沙的中国网络文学小镇,参观了各个网络作家的工作室,并和当地的几名网络作家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会议上,我作为网络作家代表,也在会上做了简短发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火热力量,深刻体悟到了中国革命史上走过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鲁院学习之余,大家进行了趣味运动会和联欢会等课余休闲活动。鲁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还亲自到场参加了这两项活动。他在运动会结束后为获奖学员们颁奖,还在联欢会期间表演了脱口秀,受到了全体学员和教职工的热烈欢迎。

 这就是我们鲁院第四十五届高研班三个月以来的全部学习生活。在高研班学习期间,我们展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班级风貌,学习热情高昂,交流研讨热烈,团结和谐,互敬互学,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我本身的创作是以类型小说为主,这次能够来鲁院学习真的很难得,感谢天津作协领导的推荐,感谢鲁院领导在学习期间的各项安排,让我倍感充实,获益良多。

 在此次学习、交流和阅读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学和类型文学的区别。两者虽然在文本情感的抒发方式和读者受众上有所不同,但作为小说体裁的本体是一致的,都是要带给读者一份新鲜的阅读体验,相互间还有很多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而我也从传统小说中感受到了一些人文关怀、审美价值和作者的一些独特思考。这对我今后的小说创作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参考。在鲁院学习期间,我也和一些同学进行了创作交流,相约几位同学到北京的博物馆参观。通过在北京博物馆、北京历史遗迹、公园的参观游览,也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每个博物馆或展览馆都会展示北京作为首都在一些不同领域的知识点,而我的这些记忆就像拼图一样,通过拍照和笔记,将这些小块知识点拼凑起来,北京在历史时间线上的发展面貌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这个发展面貌不仅体现在纵度上,还遍布了横向的发展,让我全面了解了北京的文化和历史。虽然我在天津,离北京很近,之前也多次到北京学习和游览,但从未这样系统且有计划性地进行参观。这次深度游览真心让我感受到了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风采和魅力,也生发了一些在小说方面,尤其是历史类小说的创作灵感。在北京学习期间,我还和同学们交换了彼此的书籍,获得了一些老师的签名书。这对我来说是宝贵的收获。一方面是同学间友谊的见证,另一方面也是创作上的一种交流,我回去后要认真拜读,在课程结束后也要继续和同学们保持联系,保持创作上的交流。时光匆匆,只恨三个月的时间太短暂,我还没来得及和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也没来得及参观更多的博物馆。但我已经有了计划,打算在下半年再来北京一段时间,完成拼图上最后的遗漏,继续开展学习的旅程!

 除了相应的学习、交流和游览之外,我还不忘对三个月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更在学习尾声,有幸参加了中宣部文学处与鲁院各体裁写作的八位青年作家的调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八位代表学员畅谈了有关文学理念、文学资源、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主题的内容,并讨论了对当前青年作家创作的整体印象,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面的体会和创作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推动青年作家创作的意见建议对策等。我在会上针对自己的创作、生活经历和对文学的理解作了发言,获得了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和鲁院的一致好评。在鲁院高研班结束不久,我又参加了2024年6月19日至21日的京津冀网络文学协同发展研讨班,并在开班主题研讨会上进行了发言,针对京津冀三地网络文学协同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这篇发言稿部分内容被刊登在了2024年7月1日的《文艺报》第八版。

 鲁院高研班虽然结束了,但这段充实的学习生活经历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远的美好记忆。我要树立远大艺术志向,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文学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有力,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4年7月5日

 

2024年7月5日 16:5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