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文化使命 传承中华文明” (三)
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
“担当文化使命 传承中华文明”
短篇作品展示(三)
《“读红色经典、树理想信念”
——读红色经典《红旗谱》忆作家梁斌》
有一种信念,叫矢志不渝。
有一种奉献,叫大公无私。
有一种永恒,叫初心如磐。
当我们漫步在天津市五大道风景区,总会被这里的民国时期外国建筑所倾倒。在这一众充满着异域“洋味儿”的建筑群中,也会以昂扬的文化自信力,生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时代文学精品吗?答案是“会的”。
就在五大道南海路上一栋不起眼的小洋楼里,我国著名作家梁斌同志创作出了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册的不朽红色名篇——长篇小说《红旗谱》。
长篇小说《红旗谱》的大致内容为:在冀中平原滹沱河畔的锁井镇,恶霸地主冯兰池为霸占以前48村为防汛筑堤集资购地48亩地的凭证——古铜钟,而生出了歪心眼,他阴谋砸碎作为公产凭证的古钟,销毁凭证;正义的农民朱老巩挺身而出,反抗地主的无理侵占。地主冯兰池设计害死了朱老巩,逼死了他的女儿,逼得他15岁的儿子朱小虎离乡背井去闯关东。几十年以后,朱小虎带着两个儿子回到锁井镇,滹沱河畔的复仇斗争慢慢进步到对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政治斗争上,我们党的地下组织引导贫苦农民团结起来,走上了集体反抗地主恶霸盘剥压迫的正确道路。
长篇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梁斌,原名梁维周,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11岁时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1930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并参加爱国革命运动。1934年起,发表革命题材小说。在革命工作之余,坚持创作。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和新闻方面的基层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开始创作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
梁斌同志很早就参加革命工作,本来可以身居高位。但是,他为了把自己亲历过的“保定二师”闹学潮、革命运动一点点铺开的历史写成长篇小说的初心梦想,不计个人得失,毅然“三辞官”。 而他辞官的初衷只有一句话:不写好自己和家乡人民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正是凭着这朴实无华的铮铮誓言,经过梁斌同志锲而不舍地创作,长篇小说《红旗谱》中的红旗在全国文坛乃至整个知识分子界高高飘扬了起来。
文学创作的过程总是痛苦的。梁斌同志提笔把自己早期多年的积累,在1953年6月开笔进行《红旗谱》的创作,一年后即完成了初稿。当时,梁斌同志沉醉在《红旗谱》的创作中,不谙生活世事,每天伏案疾书。梁斌曾自述说:我的创作欲、灵感升到高潮,欲罢不能。黎明起床即开始写作,早餐时间到,我还没有写完一个节目,当我写完一个段落,饭时已过,午餐晚餐无不如此。付出总有回报。梁斌辛勤创作的《红旗谱》最终发表并红遍了神州大地。此后,他在编辑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再接再厉,又陆续创作出版了第二部《播火记》和第三部《烽烟图》。
今天,当我们以后来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梁斌的《红旗谱》时,我们会深深的感到:红色经典的时代魅力依然不减。当我们站在百年党史的恢弘历史轴线里,重温这部作品中展现的革命斗争精神时,更感到伟大文学作品对时代的召唤作用。当我们以一名合格党员的初心,面对曾经三次辞去高官不做,而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打磨一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老共产党员时,我们将会对信仰产生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百年党史,百年辉煌。共产党员的精神谱系,是由一位又一位有理想、有信仰、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真正共产党员共同绘就的。每一次阅读红色经典,就是对我们每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再提高、再淬炼。
作者:宋丁,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专委会“群英荟萃组”组长。
《天津五大道上的“追梦人”
——记“五大道”志愿者讲解员张振东》
时隔30余年,张振东重新站在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礼堂,进行题为《学习“党史”以史为鉴 不忘初心砥砺奋斗新征程》的讲座,当看到台下戴着红领巾、穿着校服,认真聆听的小学生们,他百感交集。当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他的身份早已不是该校的教师,而是全国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入围中国好人榜的“五大道”志愿者讲解员。
情系五大道 讲中国故事
从2003年退休至今,张振东一直在五大道为百姓义务讲解五大道故事。2019年,张振东在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展馆与其他志愿者代表一起,光荣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多年来,听过他讲解的人,既有中央首长,还有来自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更有如今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
曾经有一位在上海医学院求学的泰国华侨姑娘谢婷婷,假期旅游来到天津,在五大道听了他的讲解,一下子就迷上了五大道的历史和名人故居,当即决定在天津住下来,跟张振东学习讲解。她的英语纯正而流利,经过培训,很快便担任了国外团队的导游,将整个暑假最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五大道。几年后,难忘师恩的谢婷婷还专程来天津看望张振东,一口一声“师傅”,叫得他心里甜丝丝的。
最令张振东感到欣慰的,是他多次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讲“五大道”的名人故事。站在张伯苓故居门前,他不禁问出了张校长当年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孩子们用最宏亮、最坚定、最自豪的声音,异口同声地回答着。还有一次,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在听他讲解居住在“五大道”的抗日名将后,激动地说:“张爷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战士!”
“五大道”就那么长,名人故居就那么多,张振东何以将半生心血倾注在义务讲解“五大道”上?那是因为23年来,他始终坚持扎根天津,并围绕“五大道”历史建筑,挖掘讲述“五大道”名人故居里的精彩故事和近代名人志士的奋斗历程,通过历史传承,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中外游客认识天津,了解天津,爱上天津,同时让中国故事广为流传……
疫情线上讲 传红色基因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游客如云的“五大道”也变得门可罗雀。张振东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变化,也感受着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团结。
张振东积极与宣传部门配合、与多家单位合作,多次开展线上授课,他以讲述“五大道”名人故事开篇,同时与时俱进地结合时事热点,顺畅自然地将话题引到“两弹一星精神”“抗击疫情精神”等,激情四溢的话语鼓舞着无数人们勇敢与疫情作斗争。
张振东还为孩子们进行线上授课,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英雄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人的故事,并阐述出时代内涵,激励孩子们感恩祖国、奋发图强。他还多次在授课时向孩子们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他让“五大道”的名人故居和名人故事,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了更多人心里。
待到又一年春暖花开,疫情得到控制后,“五大道”重新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张振东站在久违的人群中,声如洪钟、激情满怀地对大家说:“过去,在这座城市里存在着9个租界,现在,中国人不再受任何人欺凌,而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就在2020年,中国有三大奇迹: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经济增长。这离不开全国人民听党的话,跟着党走!”他的话音未落,人群中叫好声不断、掌声如雷鸣。
张振东的粉丝不仅有成年人,更有很多在网上听过他讲课的孩子。他们走出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长的带领下,来“五大道”现场听张爷爷讲故事。几年来,张振东培养出讲解员1000余人,其中大中小学生志愿者300余人。
而张振东的“首席大弟子”不是别人,正是在“五大道游客服务中心”担任讲解和培训部经理的他的长子张大林,儿子传承了他的衣钵,加入到讲好五大道故事的队伍中。11岁小学生任伽仪则是张振东最得意的小徒弟,他们结缘于一次少年宫的活动,任伽仪听了张振东的讲解,迷上了“五大道”,便让妈妈带她拜师,成为小志愿者讲解员。在“五大道”和民园广场,这一老一小、一银发一黑发的讲解员同讲“五大道”故事的身影别有韵味。红色基因正是这样一辈辈、一代代地延续着,传承着……
讲史“追梦人” 永远在路上
很多亲朋劝年事已高的张振东换一个低楼层的房子住,但是他却天天爬楼,并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是因为他身怀“法宝”:一个个香烟包装盒剪成的手掌大的硬纸片,上面记满了各种名人典故、历史年份、志愿者精神,等等。比如,张自忠的《抗日三字经》:“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他每天一边上楼一边记诵着,不知不觉就进了家门。
不仅如此,张振东始终保持着做教师时的习惯,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讲好“五大道”历史,天津图书馆、天津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为了解民国外交家顾维钧的爱国家风故事,他曾带着矿泉水和面包,在国家图书馆待了一周,硬是把顾维钧13卷、600万字的著作通读了一遍。
多年来,张振东收集的资料和读书笔记有40余本、几十万字。他先后走访了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孙女和女儿、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女儿等多位名人后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他还总结出“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传承为主题,以人物故事为链接、突出历史名人家风、家事、家训和爱国情怀,讲解内容因受众群体而异”的讲解方法,逐渐确立了独特的讲解风格。
张振东在二十余年间讲解近5000场,受众人次达60万人,讲解时长达6500小时。为了达到更好的讲解效果,他不断查阅各类书籍和资料,书写笔记50本、简报12本。此外,他受聘8个单位的文化顾问,担任24所大中小学校思品课的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方式和努力不断播撒红色种子、培育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开幕之际,张振东饱含深情地手写了一篇“学习感悟”,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将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继承光荣传统,弘扬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立足于‘五大道历史文化名街’,通过正能量讲解引导广大民众树立红色思想,并不断挖掘红色名人事迹,为全面、立体、生动讲好中国红色故事做出自己的贡献!”当有一天你来到“五大道”,说不定会听到他高声说出这段感言……
入选“旅游产业风云榜”、被评为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最美家乡人、受聘为和平区“四史”宣讲团成员,成为五大道文化旅游区“顾问,咨询专家”、受聘为天津大学高端培训部高级讲师……面对这些荣誉,张振东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谦逊低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张振东愿以晚霞做朝霞,永远前行在“追梦”的路上,以老骥伏枥的精神奉献所能,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和家乡献礼!
作者:安扬,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万川汇海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