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征文系统

公众号

寻找身边的英雄---高林有报告文学创作体会

首页    时政与文坛    寻找身边的英雄---高林有报告文学创作体会

 

 

   今年3月16日,收到市作协文学院的通知,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他和他的17个妈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度重点扶持项目。对我来讲,既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也是对自己文学写作的一次考验,说白了,既兴奋,又有压力。这个题材,从2018年春节到现在,我跟踪了三年多,并于2019年《中国作家》第九期,发表了中篇报告文学《人间本色》,这是近年来我在国家级文学刊物发表的第四个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

 之后,文学院创研室邀请著名作家、评论家,为《人间本色》召开研讨会,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为我把这个中篇,扩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兴奋和压力之后,也增加了信心。

   我从小喜欢写作,四年级时作文《奶奶讲的故事》获南郊区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奖并集结成册。1972年插队劳动时,第一篇诗歌《公社新苗》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发表。我在公社工作时,组建“星星草文学社”,并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刊发专版》。我曾得到作协老师指导,入选两届文学院签约项目作家,先后出版两部散文集,其中签约项目《家乡那条河》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我还热心群众文化志愿者活动。如帮助企业总结和确立企业文化内涵;先后为北京太阳村、小站练兵园、《海河柳》编辑部、双港镇文化站、大站村等捐书2000册;采取建立文学微信群、一对一帮助指导和组织创作交流会等形式,和青年作者共同提高文学创作水平;资助作者解决出版资金困难;主编群众性出版物《常常想起的那个地方》等4部。2017年1月8日,《天津日报》以“群众文化的志愿者”为题刊登专访。

   为了学习、开阔视野,我先后加入天津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并被选为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代表。每年一届的全国报告文学年会,我联系天津文友年年参加,最多时有十多人,何建明副主席称我是天津报告文学年会的带班人。我每次参会都带去一个选题,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和指导后,回来后投入创作。

   报告文学创作有收获也有苦闷。国家大刊发表的都是大家名家的作品、国家重大题材和全国典型人物的书写,让我们这些水平有限的基层作者羡慕不已、望而生畏。

再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给我指明了创作的方向。书写国家大事件、书写时代精英,是必须的;但是,文学是植根于人民大众的,广大人民群众也是被书写的主体。关键是,老百姓能否成为报告文学的主角,不是老百姓无能,而是作为一个基层作者有没有眼力发现身边小人物里的大主题。不要羡慕远处的大题材,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的“小题材”,“小题材”不一定没有大主题,小人物也许就是大英雄!“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增强自己的眼力、脚力、脑力和笔力,寻找身边的英雄。

   我开始了寻找,开始了挖掘。2014年全国报告文学年会结束后,一个文友讲了发生在他们镇的一个动人故事:一对夫妻收养了一个弃婴,几个月后才发现是一个脑瘫患儿,有人劝他们放弃,可他们一养就是三十多年。我约请那个文友一起采访,由我主笔完成12000字的报告文学《心中的那颗树》,被何建明老师看中,发表在2015年《中国作家》第2期。

   后来我又发现了一个日本遗孤,在中国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故事,完成了两万多字的《哪里是我的家乡》,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2017年第12期)。12000字的《凤还巢》,是我在家乡葛沽镇发现的一个泥塑女匠人,发表在《中国作家》(2018年第3期)。《看不见的风景更精彩》的创作,还得感谢我的老伴儿,她肾移植后又患股骨头坏死,经常到小海地一个盲人按摩医院治疗,得知一个盲人娶了一个女大学生的故事,经过多次采访、挖掘,创作了这个两万多字的中篇。

   王贵武这个典型,也是我在天津电视新闻里发现的。我看电视时,随手放着纸笔,发现有意义的故事和题材就马上记下来,然后和相关记者联系,终于找到了王贵武本人。王贵武是天津的模范典型,为了完成好这次任务,我不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马上向天津作协领导汇报,作协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

   2019年2月19日(正月十五),路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我放弃同家人团聚的机会,坐公交,换地铁,又转公交,经过近3个小时的奔波,来到位于西青杨柳青镇隐贤村的“英雄母亲之家”,开始了多达15次的采访 。采访后,我创作了一个万字短篇《心中的妈妈楼》、一首长诗《妈妈楼》和2.6万字的中篇《人间本色》。《人间本色》由作协推荐,在《中国作家》发表。

   脱贫攻坚之战,作家要自觉主动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在近两年里,我按照作协的安排到宝坻牛家牌镇辛庄子深入生活一年,参加了“‘中国一日’中国作家在行动”活动,先后创作了散文《荷花满塘》,短篇报告文学《精耕细作种书香》和中篇报告文学《幸福路上的奋斗者》。

   此外,我还主动深入津南区的扶贫村,在田间地头,村民炕头,与村干部、扶贫干部和村民座谈采访,创作了散文《聆听家乡的脚步声》、《前营的春天》等,先后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和《津南时讯》发表。对此,市作协给了我莫大的荣誉和鼓励,授予“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先进个人称号,在此深表感谢。我决心: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书写人民,做出新的努力!

 

 

                            2021年3月21日

 

 

2021年3月22日 15:30
浏览量:0
收藏